大数据:快递走出红海的诺亚方舟
据悉,自1984年我国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以来至2010年,快递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整整用了26年的时间,但到了2012年底就突破了千亿大关,从500亿到千亿元只用了两年时间,指数级别的增长速率提醒我们快递业今后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开发和挖掘,而这种潜力挖掘背后撬动的杠杆就是大数据。
管理现状
企业自身对数据的采集不重视。到现在为止,不少快递企业的操作及信息传输并不规范,这给原始数据的完整采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由于多数快递企业是加盟体制,加盟商对自身资料的采集和统计工作仍没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为了减少眼前的工作量、降低成本,而不建立客户信息资料库,或者只记录发件人和收件人这些最基本的信息,因此使得快递业务所拥有的隐藏的大数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
较难获得真实的原始数据。对于以服务“网购”为主的快递企业来说,客户信息的电子版在电商企业手里,对于加盟模式的快递总部来说,客户信息的数据(行业分类、快递的商品品种及分类等)、快递价格、收入等都掌握在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加盟商手里,还包括加盟商的车辆、人力资源等数据;由于加盟商与总部存在不同利益诉求,很多加盟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将真实的统计资料上报总部,这就造成了在后期数据挖掘中纵使拥有良好的算法、也依旧得到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统计结果,最后致使企业盈利减少。
现有数据未被充分利用。目前,多数快递企业的数据存储更新周期不过几个月,原始数据在快递投送完毕后就几乎不再被利用。如果企业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在客户开发与维护、业务优化等方面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快递配送领域利用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其实质就是利用地理信息、位置服务、物联网在物流行业里做信息系统化,将现有的粗放、零散、低效、高耗的企业数据资源加以整合,建设成可以依据空间地理信息来统一协调监管的现代化快递配送体系,逐步利用大数据驱动快递业的信息化建设。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