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农产品滞销 “互联网+农业”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陕西的油桃、安徽的西瓜、广东的火龙果……近期,农产品滞销事件频发,凸显当前农产品销售的困局。而随着“互联网+农业”政策的实施,滞销有望缓解。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认为,互联网给传统农业既能带来高效率的市场空间,又能重新调整市场资源的分配,还能创造生长新的农业市场资源,让整个行业更敏捷、更高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互联网+农业”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望实现农产品由生产导向转为消费导向。
“互联网+农业”有望缓解农产品滞销难题
多地上演农产品滞销
今年入夏以来,随着水果大量上市,我国部分地区的西瓜、荔枝、杏、油桃等水果先后发生了严重滞销。今年6月,陕西省周至县竹峪镇油桃出现滞销,果农们无奈之下将部分损伤的油桃倒进村头的河道里。
周至县农民姚至军告诉记者,油桃的销售渠道一般是小贩上门收购,今年价格只有往年的1/3,但仍未有小贩上门收购,无奈只能倒掉油桃。
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有个长长的链条:小贩从农民手里收购,然后到当地的批发市场,如果外销还存在多级批发,另外中间还有库存商、物流商、分销商,最终由零售商环节完成,这个长链条中每个环节都会加价。
以油桃为例,根据测算,从周至到北京普通货车的价格为400元/吨,如果以每斤0.35元上车的油桃运到新发地下车价格就在每斤0.6元左右,加上行情不好,新发地两天的场地费计算油桃价格已经在每斤0.8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批发商的成本,而大型批发市场向小型批发市场发货最后才会到达终端商贩,交易过程倒手多次,层层加价在所难免。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