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互联网+”时代就业有喜有忧
不久前,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2015年第二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互联网+”成为各行业的机会和挑战,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但受访专家指出,“互联网+”概念下的就业有喜有忧,不能从一而论。
喜:造就新型产业的同时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自己会在网上购物,并表示“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岗位”。
而众多实例也证明,互联网在全方面地渗透人们的生活之时,已经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形态、产业生态以及就业形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许多年轻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因此而大大增加。
以京东为例,作为一家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员工普遍都很年轻,平均年龄是28岁。”京东集团副总裁李曦此前曾对外表示,京东员工数量已经接近7万。而且,每月还有两个热闹的入职日,不断增加新生力量。
在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看来,不管互联网以什么形态渗入生活,在产业层面都能够清晰地看到“人”的影子,“提供服务的是人,服务的对象更是人。互联网发展离不开人的力量,因此,即使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也可能产生与传统企业相当的就业量。”陈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新型行业以外的就业,因为互联网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拓展新市场、优化业务流程。比如说,为了帮助企业利用互联网开拓海外市场,一些零售商可能会雇佣一些掌握小语种的员工等。
忧:竞争加剧传统就业现危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