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门,谁能叩开“农村电商”大门?
县域市场一直是传统企业的大本营。2008年至2011年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更是帮助海尔、联想等传统企业大佬们在这一区域把根扎深。根据商务部统计,仅“家电下乡”就拉动了农村3万亿的家电消费,传统家电企业6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县域。可见,电商来到这里必然面临着与传统巨头们的生死“搏斗”。
电商能否以在大城市一样的摧枯拉朽之势将传统企业经营多年的渠道优势革命性地替代呢?一个字:难!
让我们看看各电商目前在县域的做法:阿里巴巴在县域的方法是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10万个农村服务站,目前还在做“淘宝村”试点;苏宁易购提出的是5年内建设1万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刘强东的提法是未来3年“京东帮服务站”将在全国各县地毯式铺开,四到六线城市的线下店将达1000余家。
与此相对应的是,海尔集团号称在县域已经建立了8万个网点;联想品牌乡镇店已有7000多家,加上县城的8000多家,多达1.5万家;TCL、美的、格力都有上万家县域网点;可口可乐、娃哈哈、康师傅、宝洁、红牛等快速消费品的县域网点已经达到几百万家。
对比发现,电商的做法竟然与传统企业如出一辙。电商企业来到县域遇到了水土不服,他们也在向传统企业学习如何建立网点,力图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三流”问题,让电商下沉难上加难
为什么到了县域,电商企业下沉变得如此之难呢?我们看一下县域与城市的分布结构就明白了。
示意图:分散的县域与集中的城市
城市是以城中区分布的,人口集中,数量巨大;县城是以县城为中心的中心镇及20-30个乡镇和几百个村庄组成,人口少而且呈伞状分散分布。这种结构性的不同就造成了城市市场与县域市场的截然不同。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