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刘强东:如何颠覆零售业?
2014年年报出来之后,京东净收入1150亿元,同比增长66%;苏宁营收1091.16亿元,同比增长3.63%。这是京东首次在营收上全面超过苏宁,这是应该写入中国零售史的一次财报。就像听到另一只靴子掉落的声音,中国零售业确实变天了。
很长时间里,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很不均衡,哪怕是中国最大的零售连锁公司苏宁,也不能将门店铺设到县级城市——他们尝试过,但是成本太高了。中国厂商是依靠分销体系,从全国总代理到省级总代理再到市、县、镇,这样层层分派下来构建起覆盖中国市场的零售网络。中国排前列的家电厂商、IT厂商都是将分销体系玩得炉火纯青的。
在这个分销体系里,信息、商品、资金的流动效率低下,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家电价格区间段明显,因为信息不透明,在一线城市市区内卖99元的电饭煲,到郊区卖119元,到村里小店就卖139元。在家电价格体系里,大代理商可能两三个月周转一次,小的则是进一批货就卖一年,必须存在足够高的利润空间支撑其生存。
这个花费了三十多年建立起来的、看似稳固的分销体系,却在这几年遭到电商前所未有的挑战。京东这家电商公司,在12年里凭借规模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直接向厂商采购,商品送入京东的库房,消费者在京东网站或者移动端下订单,再由京东配送送货上门。这种模式冲击了有数十年历史的分销体系以及零售连锁模式,是中国零售业态从低效率到高效率的演进。
吸引消费者选择京东的,无非是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价格战在过去曾经是京东最直接的竞争手段。京东自建物流提供快捷、稳定的配送服务,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十二年来,京东主要干的就是这两件事:让线上商品选择更丰富,让自有配送送货范围更大、速度更快。面向全国销售的京东,以统一的价格面向全国消费者,这意味着,就像搜索引擎在信息获取上人人平等,电商在商品选择上人人平等,为社会带来公平和效率。在线下北京能够买到的品牌,四川小县城根本买不到,但电商可以买到,还可以送到家。越偏远的地方商品价格差异越大,京东的价值就越大,打破原来层层加价的分销体系。
这个过程,充满京东与供应商的博弈。但这是大势所趋,更有效率的零售模式一定能够取代低效率的零售模式。比起原有的分销体系,厂商直接将货物运送到京东库房,只经过京东这一环节送到消费者手里,环节少了许多,效率提升上去了。刘强东做物流的核心理念是减少物品搬动次数,采用仓配一体化物流模式,建的仓库越多,货物离消费者就越近,货物移动的距离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成本也越来越低,是一个正向循环,规模越大,成效越明显。
刘强东意识到,“最近一二十年来所有的创新模式,都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关。要么交易成本更低,要么交易效率更高,二者必居其一,新的模式才能够生存发展。如果这两点都达不到,所有的创新都没有意义。”
京东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背后,是京东对供应链强大、精细的控制能力。
人们很容易忽略京东的技术力量——尽管在京东内部,研发是第三大投入部门,仅次于物流和市场部门。若要打个比方,京东的技术是润物细无声,无处不在:无论是采销部门的销售预测系统、自动补货系统,还是维系仓储配送正常运营的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