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获密集政策扶植 百姓“海淘”将更方便快捷
近年来,“海淘”成为我国的网购的新宠。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国内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海淘”的操作更趋于简便化,而“海淘”大军也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额达到4492亿元,增速44%,其中进口1290亿元,增速达到60%。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各大电商企业也纷纷对“海淘”进行了战略布局。2014年,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等电商企业纷纷上线海外购物平台。不仅有电商巨头的战略布局,而且物流企业、团购类网站也纷纷跟进了“海淘”市场。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0万家,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
2014年12月,天猫国际首晒其成绩单——数据显示10个月以来其交易额增长超10倍;而亚马逊中国在近期表示,其2015年的海外购物平台几乎是以月月翻番的交易额在增长……
但是,面对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海淘”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
首先是进口税的问题。在电商介入海外购物布局之前,一般的消费者有两种“海淘”方式,找人代购或在国外网站自行下单后由转运公司寄回国内。由于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小件邮递的方式进入国内,按照规定仅需收取税率较低的行邮税,大部分商品行邮税税率为10%,有些个人包裹甚至不用被税。国内电商之后也一直沿用了行邮税的税率,给消费者提供了价格更为低廉的产品。
而相比个人“海淘”和电商的海外集采小包报税的情况,传统贸易企业则要为进口货品缴纳关税、增值税及消费税,整体税率水平在40%以上。较大的税额差异可能对传统贸易形成冲击。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调研行邮税调整问题。
除了进口税费的问题,“海淘”也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传统外贸企业的“集装箱”式大额交易不同,“海淘”一般批次多、批量小、品种杂、货值低。类似化妆品一类商品,大宗进口须实施法定检验的商品。如若通过跨境网购,以快递或者邮寄的方式运输,则可以躲过检验检疫监管,悄无声息地走进千家万户。在5月14日,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 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建立符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检验检疫工作体制机制。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