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争夺小贷生意:争夺数据 与电商平台错位竞争
面对阿里金融等电商企业线上贷款业务的来势汹汹,银行再也坐不住了。
这些传统金融领域的捍卫者,试图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纷纷在线上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发起“绝地反击战”。而借助各种大数据,与电商平台错位竞争,则成为银行争夺小贷生意的不二法宝。
争夺数据
要么自立门户,要么结为盟友
数据是网络微贷技术的核心,银行入手这块业务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数据从哪儿来?为了掌握数据,目前银行大致探索了三种模式:自建电商平台,根据自己平台上的数据来提供信用贷款;与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合作;与市场上掌握这些电商店家核心数据的第三方公司合作,包括提供ERP系统服务公司、快递公司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银行正执着于自建平台的模式,希望通过电商的发展来获得大数据方面的主动权。今年1月12日,工行“融e购”商城正式营业。不过,其本意并不在与传统电商分羹,核心目的依然致力于金融服务,新的平台把交易和贸易放在第一位,并把消费贷款、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等几个重要的金融工具嵌入其中。
同样作为国有银行的建行也不甘示弱,该行推出的“善融商务”平台早在2012年便已建立,信用良好的客户在平台上发出贷款申请,即可优先获得相应的贷款支持。短短一年功夫,就有7000多户小企业贷款客户入驻善融商务企业商城,获得建行贷款资金644.08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银行自己做电商平台的模式难点在于流量和用户体验。小微商户入驻电商平台,首先是希望卖货,顺便借钱周转,而目前电商势力范围已经划分清楚,银行电商平台若流量做不起来,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也自然做不活。
相比之下,中小银行更倾向于和既有电商平台合作。去年8月,平安银行携手eBay推出“贷贷平安商务卡”;招行则牵手国内最大外贸电子商务网站敦煌网推出“敦煌网生意一卡通”联名卡,根据客户在敦煌网上的交易数据、口碑评价、认证信息等做出风险评估,进而确定放贷额度和利率。目前,民生、华夏等股份制银行都已与不同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
错位竞争站在资金高地,以规模带流量
“与其他电商类贷款相比,流水贷的额度更高,借款和还款的便利性也更好。”绍兴百思寒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孙建刚说。
他所提到的流水贷是广发银行杭州分行今年年初推出的“电商流水贷”。日前该公司获得广发银行200万元的授信,成为该行“电商流水贷”产品的首家受益者。
他们这次授信的电商流水贷是一种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随借随还,最高放款额度可达300万元。广发杭州分行小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叶常青说:“只要符合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经营两年以上,并连续实现盈利的电商均可申请。借款按照实际使用天数计息。”
可以说,银行与阿里小贷共同竞争网上小微商户,两者各有优劣势。首先,阿里小贷虽然掌握了非常多的核心数据和客户资源,但是小贷公司放贷必须使用其自有资本金,而且其融资杠杆率目前限制在1.5倍到2倍之间,还受到放款地域的限制。而银行有资金方面的优势,客户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利率相比阿里小贷会更低。
不过,两者都在尝试突破各自的劣势。比如阿里目前通过淘宝网商户和阿里巴巴诚信通客户,巧妙地“绕开”禁止跨区域扩张的监管限令,其客户范围已经实际扩张到全国,再加上与东方证券合作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资金来源上打开了缺口。而银行也正在努力扩充客户数据来源。
不过,整体而言,目前双方竞争还是有一定错位。阿里小贷只接受100万元以下的贷款业务,70%的单子都是5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户均贷款额只有3万多元。而银行电商贷业务则要大一些,以浦发银行为例,“电商通2.0”最大的贷款额度是1000万元,大部分贷款在两三百万元以下,户均贷款二三十万元。
尽管现在竞争仍未白热化,但一方是传统银行业磨刀霍霍,转战互联网金融领地;另一方是电商平台不断绕过监管,扩大在互联网金融业内生存空间,未来的短兵相接一定是难免的。
业内人士分析称,能走到最后的,一定是相互融合的模式,并拥有强大流量、客户资源、资金。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