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跨境电商 弥补物流短板
巨大的国内需求和日益宽松的政策环境,使跨境电商市场日益火爆。据商务部公布的全球贸易格局报告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将超30%。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诱惑,一向嗅觉敏锐的互联网企业已跑步入场。目前,包括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均已纷纷上线跨境电商业务,并针对与之息息相关的跨境物流等难点问题,展开积极布局。
市场前景诱人
毫无疑问,诱人的市场前景是跨境电商市场日益火爆的主要原因。据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同比增长33.3%,其中进口占比约14.6%。宁波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则显示,今年一季度,海关审核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申报单135万票,同比增长102倍;货值3.65亿元,增长82倍,超去年全年交易额;消费人数71.5万人,增长158倍。如此迅猛的增长,无疑让外界对跨境电商市场充满信心。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业内普遍认为,跨境电商市场会继续得到政策支持,即将迎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事实上,此前杭州跨境电商试验区已得到国务院批复,并计划出台多项促进市场发展的政策,而上海等多地自贸区的先后挂牌,也将在政策上逐步为跨境电商业务松绑。
《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就明确指出,在跨境电商所涉及的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进行试点,意味着将从政策层面对跨境电商发展做进一步“松绑”,并逐步解决跨境电商实操中面临的种种阻碍。未来,跨境电商业务的流程有望变得更加便捷和规范,整体市场发展有望提速。
据介绍,杭州试验区的政策探索将集中于税收政策和品类放开。以行邮税为例,行邮税是20年前的产物,当时认为的奢侈品(如化妆品、葡萄酒)收50%的税,实际现在已经是普通消费品;原来规定的每单1000元购物限额也是20年前制定的,也已完全不适应目前的行业发展形势,建议放宽购物金额到1万元。这意味着一旦相关税费下调,“海淘”等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届时跨境电商市场将可能出现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巨大的市场前景,自然引起了资本的关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有多家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公司,获得了市场融资。据投资中国等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内跨境电商领域的投资已超过15起,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