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下乡村 “互联网+”助力农村居民新生活
互联网几乎已经融入城镇居民的生活里,电子商务也以其飞速的发展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不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网购”只能算“小鲜肉”。在这个网络时代,如何加快重庆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互联互通、统筹发展?电商是个不错的选择。
日前,重庆市商委正式印发了《重庆市电商进乡村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未来,重庆的农村会有些怎样的变化呢?今(15)日,华龙网记者采访了市商委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听听他们怎么说。
【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起步 基础好
记者了解到,虽然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刚刚起步,不过总体态势良好。目前,我市已涌现出香满园、鲜立达、天农八部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以香满园为主,2014年其供应商达到2500多家,线上销售超过1亿元。
同时,我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支持鼓励流通、农业、加工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促销,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涪陵榨菜、永川豆鼓、白市驿板鸭、磁器口陈麻花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第三方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进行网上销售。牛浪汉、梅香园、酒民朗等通过第三方代运营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销售,深受消费者喜爱。亿拓生态农业、派森百、拉土拉、秀山金银花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在探索自建门户网站开拓网上市场。
此外,农村电子商务基础环境逐步改善。“我市行政村互联网宽带覆盖率100%,农村信息水平跃居西部前列。”市商委农村流通处处长简真瑜表示,圆通、中通等快递企业在各区(县)街道乡镇布点建设了300多个“快递下乡”网点,农村快递末端服务水平较大提升。
这些平台的发展,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物流、人才、网点不足成阻碍
不过尽管有一定基础作支持,但简真瑜表示,目前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浙江等农村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农村电商专业人才不足、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缺乏、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不便等突出问题。“而破除这些瓶颈制约,推动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大发展,正是我们出台这个方案的原因。”
市商委认为,作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市,适时借力“互联网+”的模式,以“电商进乡村”活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加速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支持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创业,加快重庆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互联互通、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
农村居民足不出户享快捷网购
未来,“网购”也能逐渐成为重庆农村居民的日常购物选择。根据《方案》的内容,重庆将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商贸流通网络,激活农村网购市场消费。“一是在中心镇及经济较发达、特色产业(品)突出、交通便利、人口集聚的村,依托已建直营店(农家店)、村级服务中心等建设电商服务站(点)100个,提供电商末端服务。”电子商务处处王迎曦表示,同时推动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知名电商在区县建立服务中心,在乡镇、村建立电商服务站(点),鼓励市内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村服务网点建设。
“我们还将支持乡镇超市、村农家店和涉农经纪人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代购、农产品信息采集、缴费、取送货等服务功能。”
此外,支持电商企业与邮政、快递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引导快递下乡,共同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探索网上代销代购、网订店取(送)等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通互动融合发展。
“也就是说,以后农村居民也能足不出户在网上购物,享受这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王迎曦说。
利用互联网帮农户扩大销路
除了让农村居民享受购物的便捷,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还能有效帮助农户扩大销路。
简真瑜表示,未来继续做好新农村商网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广泛组织动员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经纪人等参加网上购销对接会,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数据分析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农产品按需种植、定制化生产,帮助农户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卖难”问题。
根据《方案》的目标来看,我市力争到2017年,打造10个以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每个区县建成1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中心镇建设10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支持1000户涉农、加工企业网上销售,培养1000名农村电商带头人(企业、代理商、经纪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提升,网络购物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县域网络消费额占当地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达到10%以上。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