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能否打出母婴电商的未来
忘了是哪位互联网新秀说的了:在这个阶段,电商都不能考虑盈利,谁先考虑盈利,谁就输了。我们回顾过去一年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疯狂的融资带动了疯狂的价格战,从综合电商席卷到垂直电商,从B2C到O2O,无数个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带领团队狂飙突进,颠覆着线下的传统领域。母婴电商是其中不可不谈的一块,而前些日子母婴电商的价格战也着实震惊了业内。
价格战的挑起者是2014年底刚刚融资6000万美元的蜜芽宝贝,从纸尿裤切入,扬言不再低调,备货5亿蓄势待发。而随后京东的母婴节也悄然拉开帷幕,以婴儿奶粉、婴儿纸尿裤为主打,各大知名品牌均在促销之列。天猫和苏宁也强势进攻,母婴之家、贝贝网等垂直电商也来凑热闹……
价格战打得风生水起,辣妈奶爸闻风而动,据说很多还做了Excel表格,以备抢购。从表面上看,这真的是一个行业群雄一较高低的好方法,但是笔者不禁想问,单纯靠价格战,能否打出母婴电商的未来?是否最终的胜者就是实力雄厚出的起低价的巨头呢?
并没有那么简单。
先来说说为什么如此多的电商入局母婴行业,一句话,因为市场足够广阔。随着二胎的开放造成新的生育高峰,80后、90后消费观念与前人的不同,对于母婴产品的需求远高于父辈们,更多人年轻爸妈乐于选择方便的电商平台为自己的宝贝选择用品,可以说,现有的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层出不穷的新兴母婴电商的存货。电商平台为了争夺更多流量,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无异于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
但是,对于母婴电商来说,谁赢了价格战谁是否就是最终的胜者?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势单力孤的垂直母婴电商是不是就毫无搞头?因为论实力,他们如何斗得过天猫、京东、苏宁这些雄踞市场的综合性电商巨头呢?
而垂直电商之所以敢挑起事端,与虎谋皮,就证明价格并非决定母婴市场战局的唯一关键因素。
笔者有一位辣妈朋友曾跟我们抱怨过:“孩子已经三岁了,京东、当当一些平台给我推荐的还是一岁孩子才用的纸尿裤,而推荐的儿童绘本又是他这个年龄根本读不懂的,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匹配的用户需求。”
没错,用户需求。母婴市场、亲子市场,其实都是一个用户活跃度颇高的,粘性很强的社区属性的产品。年轻的爸妈们在对比价格的同时,更加看重的是产品的品质以及亲友的口碑。这就跟女人在囤化妆品的时候是一样的,小圈子里都在用,为什么我不试试?消费行为本身的不理性,让购买者更倾向于选择最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的东西,却很少有人会直接购买淘宝上最便宜的商品。
因此,笔者认为,母婴电商的未来竞争,并非在于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而是在于更加精准的用户细分,以及更加给力的进货渠道。这两个,一个需要强大的大数据作为支撑,能够准确的推荐给用户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并且随着孩子成长的时间轴更新完善。此外不妨将母婴电商与母婴社区一同经营,让用户成为天然的知识库,彼此推荐感染,自然地增强用户粘性。
而另一方面,关于进货渠道。国人对于洋货的推崇已经是不争的时势。护肤美妆、婴幼儿食品、服饰、保健品、电子产品等五类消费品又是海淘族最热衷购买的商品。其中,奶粉、辅食等婴幼儿食品类的交易占总体交易的近25%,成为海淘市场中最火爆的消费品。对于母婴电商来说,谁能率先取得国外供应商的授权,谁能率先找到省时省力的可靠货源解决供应链的难题,谁就能率先占领市场,赢得主导。
前先天在iDonews看到了一篇我很认同的文章,梁宁的《谈谈互联网产品的痛点与痒点》。在这个人人都要戳用户痛点的时代,其实痒点才是长治久安的关键。价格战于母婴电商,戳的就是用户痛点,而精准的推荐、活跃的社区乃至强大的供应链,才是真正关键的痒点。
痛点戳久了就会麻木,如果整个市场都投入价格战,也只会让消费者知道业界的议价空间究竟有多大,并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痒点则不一样,如果能够精准的骚到用户的痒点,价格高低与否便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